云南地方志《美哉云南》50集省情微视频

云南地方志《美哉云南》50集省情微视频

副标题

《美哉云南》50集省情系列微视频,由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出品,云南糯米科技有限公司 百度(云南)服务中心实施,云南尚格映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拍摄制作的同时,负责全网的新媒体运营工作,从地方志角度拍摄50集“美名”“美景”“美物”“美食”“美俗”“美人”“美文”“美玉”“普洱茶”等“云南省情十全九美”系列微视频(每集时长5分钟),宣传展示云南省情,进一步提升云南文化自信,使人民群众通过掌上读志、用志、传志,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该项目仍在进行……


地方志01.jpg


美哉云南 | 讲述云南故事、传播云南省情

美哉云南 | 讲述云南故事、传播云南省情

副标题

美哉云南 | 彩云之南,心之所向——美名:云南省

美哉云南 | 彩云之南,心之所向——美名:云南省

副标题

美哉云南 | 美俗——火车没有汽车快

美哉云南 | 美俗——火车没有汽车快

副标题

云南地方志《美哉云南》50集省情微视频项目简介

云南地方志《美哉云南》50集省情微视频项目简介

副标题

一、项目名称

云南省情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二、项目内容

在信息化和新媒体时代,结合当前实际,2019年云南省情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主推的微视频主要为“美名”“美景”“美物”“美食”“美俗”“美人”“美文”“美玉”“普洱茶”等系列微视频。该系列微视频从地方志角度展示宣传云南省情,讲好云南故事,进一步提升云南文化自信,使人民群众通过掌上读志、用志、传志,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

项目拍摄50个选题,每个选题1集,共拍摄制作50集微视频,每集时长3—5分钟,如50集系列选题有微调时,乙方必须与甲方协商确定选题后再拍摄。制作的微视频通过百度、爱奇艺、优酷、今日头条、抖音短视频、喜马拉雅等第三方网络平台以及电视台、公共区域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发布推广。第一批25集在2019年12月31日前推出,第二批25集在2020年1月31日前全部推出。

(一)“美名”系列微视频

该系列微视频从保护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寻找记住“乡愁”和推荐地域名片的现实需要出发,根据志书记述内容,以活泼轻快的讲述方式、突出地域特色的主画面、吸引观众的讲述视角,推介展示一地的地理概貌、历史沿革、特色风物、典故等地情内容。每集微视频推介1个地名,主要推介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云南省、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等行政区划地名及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人故里,名山名寺,大江大河等地名。

项目拍摄17个选题,以“秒懂”的形式拍摄介绍云南省及全省16个州市的名称。拍摄和展现的主要内容为:该地名的由来、基本情况(行政区划、区位面积、人口及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等)、历史沿革(只讲发端及发展中的几个关键节点)、近年来发展情况(含2018年GDP、财政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等。具体拍摄选题为:

1.云南省;2.昆明市;3.昭通市;4.曲靖市;5.玉溪市;6.保山市;7.楚雄彝族自治州;8.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9.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0.普洱市;1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2.大理白族自治州;13.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4.丽江市;15.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6.迪庆藏族自治州;17.临沧市。

(二)“美景”系列微视频

该系列微视频围绕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目标,发挥地方志服务人民群众需求作用,以全域旅游的视野,全方位挖掘和发现云南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让观众领略云南不一样的美,吸引更多人到云南旅游、生活、工作。

项目拍摄4个选题,不拍摄闻名遐迩、声名远扬的景区、景点,而是从发现“云南不一样的美”这一视角出发,拍摄一些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展现云南多样化的美,助推云南全域旅游发展。具体拍摄选题为:

1.腾冲银杏村

江东银杏村位于“腾北重镇”固东镇东南角,距腾冲市区35公里,国土面积35.42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1000余户4000余人,因村内拥有连片的银杏林1万余亩4万余株而得名银杏村。每到深秋,房前屋后,黄叶纷飞,11月中旬至12月初为最佳观赏期。

2.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位于大理州剑川县西南部,至今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马店,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百年古树、古巷道、古寨门,先后获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云南旅游名镇、中国乡村文化遗产地标村庄名录等荣誉称号。

3.翁丁村

翁丁村位于临沧市沧源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处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原生态佤族村。2015年10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列为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2019年1月,翁丁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4.己衣大裂谷

己衣大裂谷位于楚雄州武定县己衣乡,是一个与四川会理隔金沙江相望、与昆明禄劝县汤郎乡为邻的河谷交界地带。大裂谷全长约12公里,最宽处约200米,最窄处约6米,裂谷两边悬崖对立,两侧绝壁间隙古树丰茂,野猴成群,谷底是湍流急下的大梁河,形成了雄、奇、险、秀的崖壁奇景。

(三)“美物”系列微视频

该系列视频突出展示云南在自然和文化方面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自然方面以介绍云南独有珍稀动物和植物为主,文化方面以介绍云南人民独特的手工艺技术和作品为主。展示云南“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风物及云南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工艺成果。

项目拍摄4个选题,介绍拍摄对象的起源、发展、现状和特点等内容。具体拍摄选题为:

1.亚洲象(勐腊)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目前野生亚洲象在我国仅分布于与缅甸、老挝相邻的云南地区,数量十分稀少。作为大型动物,它的生育周期较长,繁殖率低,易遭到偷猎者的袭击,十分濒危,在其分布地区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2.望天树(勐腊)

望天树别名擎天树,大乔木,高40—60米,胸径60—150厘米,是云南的特产珍稀树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的补蚌和广纳里新寨至景飘一带的20平方公里范围内。望天树对研究中国的热带植物区系有重要意义。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中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3.红嘴鸥(昆明)

红嘴鸥俗称“水鸽子”,体形和毛色都与鸽子相似,寿命32年。嘴和脚皆呈红色,身体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黑色。自从1985年数千只红嘴鸥首次到昆明过冬以来,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都会如期而至,是人与动物、自然与城市和谐共处的典范。

4.建水紫陶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被誉为中国名陶的建水陶器就产于该县碗窑村。碗窑村以烧制陶器而得名,碗窑村烧制建水紫陶的技艺始于清代道光年间,但此前碗窑村在宋元时代就已能够烧制一般陶器,至今仍有元代龙窑和陶器残片遗存。建水陶器烧制技艺由制泥、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等工艺组成。建水陶器所用的陶土呈紫色,故又称“紫陶”,多以传统中国书法、绘画作为装饰,风格古朴高雅。2008年,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名录。

(四)“美食”系列微视频

该系列微视频围绕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发挥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用,突出生态、安全、营养、卫生,从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材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美食与名人等方面推介云南系列美食。

项目拍摄选题4个,每集美食微视频主打一个城市的美食,所推出的城市必须是某类美食当之无愧的代表,譬如小吃之于玉溪,烧烤之于建水,傣味之于德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推介美食,展示云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饮食文化魅力,既展示美食本身,也讲述美食背后蕴含的文化与传承。具体拍摄选题为:

1.香格里拉,松茸出没的藏风美食高地

香格里拉由于急剧抬升的海拔,在这里可以吃到从1000米到4000米的多种美食。主要拍摄松茸、牦牛肉、尼西土锅鸡、菜市场、“过林卡”“耍坝子”等内容。

2.德宏,中国傣味之城

主要拍摄撒撇、酸牛肉、手抓饭、胭脂果、羊奶果、火烧猪、过手米线、鬼鸡、泼水粑粑、牛肉干巴、腌木瓜、稀豆粉软米饵丝、凉豆粉、卷粉、烤饭团、泡鸡脚、酱鸡脚、拌麻桑坡、特色泡菜、缅甸炒饭、甩粑粑等。

3.玉溪,米线和小吃的天堂

玉溪米线种类多,味道鲜美,鳝鱼米线、小锅米线、豆腐米线、杂酱米线、凉米线、扒猪脚米线,主要拍摄玉溪特色米线和特色小吃。

4.建水,舌尖上的烧豆腐

建水烧豆腐又称临安豆腐,是云南省建水县的特色传统名吃。建水县旧称临安府,临安城豆腐的历史极其悠久,早在清代中后期就享有盛名。

(五)“美俗”系列微视频

该系列微视频以古今云南十八怪为切入,描述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气候状况,多彩的民族风情,奇特的风俗习惯所产生的一些不同于其他地方特有甚至有些奇怪的现象或生活,展现云南独特的习俗和区域特色。拍摄采用动画与实拍相结合。

项目拍摄选题4个,具体拍摄选题为:

1.古今“云南十八怪”

以动漫加写实的拍摄方式,介绍古今云南十八怪,阐述和挖掘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内涵。

2.三个蚂蚱一碟菜

云南许多地区的人都有吃虫的爱好,变害虫为佳肴,化昆虫为美味,人们食竹虫、蜂蛹、蚂蚱等虫类,看着怪异,油煎之后焦脆鲜香,成为难得的美味。

3.鸡蛋用草拴着卖

云南山地占百分之九十以上,道路坎坷崎岖,老乡赶集卖鸡蛋,用草裹缠,防止蛋壳破裂,同时也方便了出售。

4.火车没有汽车快

由于有众多的高山峡谷,所以云南境内的铁路坡度很大、弯道较多,使得火车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独特景观。

(六)“美人”系列微视频

该系列微视频从云南各世居少数民族美少女称呼切入,展示不同民族审美标准,挖掘各民族对自然、生命的理解及独特的生活习俗,展现云南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

项目拍摄选题4个,具体拍摄选题为:

1.彝族太阳女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在云南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等地。楚雄地区彝族美女称为“太阳女”。拍摄彝族“太阳女”在劳动中、节日上、服饰上、文化上的美。

2.白族金花

白族是中国第十五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美女叫“金花”,拍摄白族“金花”民族服饰的特点、生活方式、爱情观、婚姻观、价值观等。

3.傣族小卜少

傣族,民族语言为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傣族美女叫“小卜少”,拍摄傣族“小卜少”服饰特点、生活方式、爱情观、婚姻观、价值观等。

4.佤族阿佤姑娘

佤族,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县和缅甸的佤邦、掸邦等地。拍摄阿佤姑娘服饰、歌舞、习俗等。

(七)“美文”系列微视频

该系列微视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目标,赏析云南历代美文。通过收集筛选出历代志书等古籍中记载的历代名人创作描写云南的、流传较广的优美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配上与作品意境相协调、相融合的写实图片、画面或虚拟画面及背景音乐,对文学作品作者及创作背景作简要介绍,并视文章长短全文或部分朗读原文。每个美文微视频,赏析1篇美文。

项目拍摄选题4个,具体拍摄选题为:

1.《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所作,共一百八十个字。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等。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滇池大观楼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并列为我国四大名楼之一。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泛洱水》

洱海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西面是点苍山,东面是鸡足山。《泛洱水》作者为明代优秀的白族学者和诗人李元阳。《泛洱水》写的是作者乘船游洱海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洱海的澄澈美丽,洱海边英雄辈出的历史,以及作者恬淡潇洒的生活态度。

3.《咏山茶》

云南是世界上山茶属植物的原产中心和变异中心,《咏山茶》是明代高僧云南晋宁人担当的作品,写的是云南山茶的地位,山茶的美丽,山茶的品格。

4.徐霞客《滇游日记》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5月9日离开贵州西部边界,从赤子孔驿进入云南平彝卫(今富源县),开始云南的游览历程,约崇祯十三年(1640)二月由木氏派人护送出云南,共历时3个年头、22个月,徐霞客所到之处进行了细致的考察,逐日成记,后人辑成《滇游日记》13卷,占整个《徐霞客游记》的2/5,既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散文,也是一部详实确切的风物志,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地理著作。

(八)“美玉”系列微视频

该系列视频拍摄和讲述云南玉石的产地、制作工艺、贸易、鉴定、投资、文化等内容。

项目拍摄选题3个,具体选题为:

1.“玉出云南,玉从瑞丽”

云南与缅甸相毗邻,缅甸的翡翠一般都是经过云南流通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云南的这种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是业内人士公认的“翡翠之乡”,“云南翡翠”“云南珠宝”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品牌。近年来,我国玉石文化重新发扬光大,翡翠消费市场持续走高,云南珠宝玉石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瑞丽是全国4大珠宝集散地之一和全国最大、最早的缅甸翡翠交易市场,赢得了“玉出云南,玉从瑞丽”的美誉。

2.云南玉雕工艺

云南的玉器加工业历史悠久,中国传统玉文化深入人心。玉雕工艺已经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人们的保护与传承。在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和加工工艺在云南玉雕产品中的应用,使云南传统的民族艺术正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在玉器的交易市场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精品玉雕,云南玉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

3.云南本土玉石——南红玛瑙

南红玛瑙是玛瑙的一个种类,古称“赤玉”,是中国独有的品种,其典型的南红产地主要是云南,最具代表性区域为保山市的玛瑙山,当年徐霞客所记,“上多危崖,藤树倒罨,凿崖迸石,则玛瑙嵌其中焉。”“其色月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是徐霞客对南红最为关键特点的概括。南红玛瑙原料因地质环境不同,质地、矿态也不相同,不同地质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外观,因此具有很多分类。南红玛瑙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养生价值和收藏价值。

(九)“普洱茶”系列微视频

该系列视频拍摄和讲述普洱茶的历史、普洱茶的产地分布、普洱茶的制作、普洱茶的品种类别、普洱茶的文化、普洱茶的贸易、普洱茶的品鉴、普洱茶价值功能等内容。

项目拍摄选题4个,具体选题为:

1.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民间称为蹚古道,川藏线是其一部分)、滇藏等3条主要路线,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古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景迈山——中国茶的诗和远方

景迈山是中国六大茶山之一,是云南普洱茶区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一座古茶山,万亩古茶园属乔木型千年古茶树。历史上,景迈茶山的茶叶用笋叶和竹篮包装,由人或牛马驮着,通过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出大山。其中一部分进入普洱府,作为普洱茶的原料之一。另一部分绿茶则直接通过中缅边境的洛勐和打洛,进入缅甸的景栋等集散地,再销往东南亚各国。

3.2019年云南“10大名茶”中的普洱茶

2019年云南“十大名品”评选出的“10大名茶”中有7个来自普洱、西双版纳,具体为: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大益普洱茶生肖茶,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帝泊洱茶珍,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龙生绿茶,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陈升老班章普洱茶(生茶),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祖祥有机普洱茶“无量淳普”,云南农垦集团勐海八角亭茶业有限公司——八角亭(班章)普洱茶,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001大饼等。

4.普洱茶艺

普洱人在全国各地的品茶文化影响下,逐步将当地饮茶习惯演变、发展成为一套别具一格的、迎接宾客的茶艺。形成赏茶、赏茶具、赏茶艺(“出浴”“翻龙”“添寿”“开屏”)饮茶文化。

(十)其他系列微视频

该系列微视频拍摄和展示以上系列以外云南独特的省情资源,包括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内容,以及民歌民谣、风土物产、名校等。

项目选题2个,具体选题为:

1.郑和下西洋

郑和,云南昆阳州人。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共计7次。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在7次航行中,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2.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丽江白沙机场,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南博路32号明晔中心A栋708-711   

 话:13629662519    13888847139

 信:13629662519   

E-mail:2643855917@qq.com

Copyright © 云南尚格映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496号‍ | ICP备18008816号-1


未标题-3.png


客   服